【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中小学电教
曾用名:吉林电教
主办:吉林省电化教育馆
ISSN:1671-7503
CN:22-1044/G4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被引频次:18929
期刊分类:中小学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上海市中小学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法理支撑

来源:中小学电教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关于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文件要求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形成:人类对自身文化遗产梳理与认知的过程 作为国际上富有文化使命的政府间组织,联合国教
一、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关于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文件要求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形成:人类对自身文化遗产梳理与认知的过程 作为国际上富有文化使命的政府间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20世纪中后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战略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相关保护运动,对世界各国产生重要影响。 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巴黎召开的第17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公约保护的重点是文物、建筑群、遗址等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动植物保护区等自然遗产这两大类物质遗产,确立了国际社会保护人类物质遗产的义务。然而该公约并不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公约获得通过后,一部分会员国提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制订有关民间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各个方面的国际标准文件。 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秉着倡导“丰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性”的理念,陆续发布几部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文件:《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1989)、《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1998)、《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伊斯坦布尔宣言》(2002)、《上海宪章》(2002)等。这些文件呼吁有关当局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增强人类社会的凝聚力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号召各会员国采取法律手段和一切必要措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关注、宣传、保护、利用。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32届会议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非遗公约》”)共9章40条,分为总则、公约的有关机关、在国家一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一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合作与援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报告、过渡条款和最后条款,充实了以往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规定,是第一个有约束力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边文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明确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界定为:“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其内容形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保护的实际操作需要提出并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尽管存在缺陷,但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专业词汇和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和保护重点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从概念的用词可见一斑。如今广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概念在用词上出现过几次明显的变化,如民俗(folklore)、非物质遗产(nonphysical heritage)、民间创作(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olklore)、口头遗产(oral heritage)、口头和非物质遗产(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而且即使是《非遗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述,联合国颁布的法文、英文、中文三个版本也不完全相同。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作为一个新概念,它的内涵、外延、价值取向等界定在争议中不断拓展得以深化,并且会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发展变化以及人类对其认知的深入而不断完善,而围绕它所作的冲突、辩论、沟通等也正是人类对自身文化遗产梳理与认知的过程。 (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过程中进行传承与保护 根据《非遗公约》第二条第一款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传承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造的,传承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成为“活”的文化的核心所在,而保护则是使这种传承继续下去的保障。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徽标图片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中文网站 《非遗公约》中将“保护”定义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

文章来源:《中小学电教》 网址: http://www.zxxdjzz.cn/qikandaodu/2020/0831/337.html


上一篇:卫生部称疫苗接种人群不会大规模暴发甲型流感
下一篇:浅谈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